尚瑞:各年龄段有个“胖”的标准?个体化来控制体重!
尚瑞:智能科技,服务健康
来源:家庭医生在线
肥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包括长时间坐着不动、高糖和高油以及高热量饮食、经常熬夜、压力太大等,进而使得体重持续上涨,导致肥胖。不同年龄段的人群,应保持个体化的身材。
各年龄阶段应保持什么样的身材才算标准?
1、青少年
孩子处于不同的时期,体重标准不一样。婴儿时期体重增长速度较快,3个月时体重已达到出生时的2倍,12个月时已达到出生体重的3倍。学龄期前后体重发育速度减慢,平均每年增加2千克。青春期发育进入第2个快速增长期。身高生长受到多种因素影响,除了遗传外,易跟营养、睡眠和运动等息息相关。所有的因素全部处于正常状态时,机体才分泌生长激素,所以应积极控制体重,这样才能让身高生长。造成肥胖的原因较复杂,一般跟遗传、摄入太多能量、运动量少等有关;也有可能是不良环境因素以及内分泌疾病。
2、成年人
我国不少肥胖者是中心型肥胖,其特征是腰粗、肚子大,又被称为苹果型身材。腰围能更好的反映脂肪总量以及脂肪分布,女性腰围大于等于80厘米,男性的大于等于85厘米,则被判断为中心性肥胖。研究表明,腰越粗,患缺血性心脏病的几率就越高。
3、老年人
老年人跟青壮年不一样,不能只是关注于体重,微胖最好。研究表明,老年人体重大于标准体重的10%,寿命比较长,死亡率更低。对老年人而言,最好是把体重指数维持在18.5~15之间。太肥胖可提高患慢性病几率;但太消瘦可减弱机体抗击能力,一旦跌倒就有可能出现骨折,甚至出现并发症而威胁生命。提醒,老年人微胖并不代表着脂肪多,而是肌肉占适当比例和分量。从35岁起肌肉存储量慢慢下降,肌肉力量也随之减弱,尤其是60岁时肌肉含量大幅度下降。中老年人维持微胖体重,能帮助调节免疫力,推迟衰老;皮下脂肪适量能帮助储存能量,保护重要器官。
温馨提示
保持一日三餐规律,少吃快餐和外卖,最好是自带午餐,以清蒸、凉拌、白灼和炖等来烹调食物,少放盐、油和糖。老年人应重点增加肌肉,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力量训练,如徒手深蹲、拉力带等。